
2018年,民主協商平臺“有事好商量”在廣州落地。2019年,羊城晚報將全程參與“有事好商量”民生議題的解決和推動。
垃圾分類、交通擁堵、養老建設、物業管理等10件與廣州市民息息相關的民生事,將在“記者跑、委員議、政府推”的三部曲中,一件件擺上臺面,在立體化、多角度的協商議事中推動解決。
本期話題:家政服務
文/羊城派記者 張豪 實習生 胡淑茵圖/羊城派記者 陳秋明
近年來,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來臨及社會的加速老齡化,嬰幼兒照料、老年人陪護等家政服務需求不斷增長。而需求的增長帶動行業發展,據統計,廣州市的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現已超35萬,上規模的家政公司也逐漸涌現。
但家政從業人員流動性大、人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,服務機構“小弱散”和缺少監管等痛點難點問題依然突出。廣州市政協委員對此十分重視,并到相關家政企業、家政培訓機構進行實地調研。

現狀一:家政行業市場監管薄弱,缺乏有效行業規范
不少市民都有過請家政人員后遭遇的“糟心事”。前陣子,廣州市民朱小姐找服務人員上門打掃衛生,原定是1500元,對方突然坐地起價要2800元。市民霍先生也有類似的遭遇,他表示,“之前我們請過一個保姆,她對吃的要求比我們還高,我們有點受不了?!鄙跤谐霈F保姆拿孩子出氣的極個別惡性事件。
據統計,目前廣州市有35萬家政從業人員,但這些人是否接受過培訓和有技能證書?是否具有從業資格?等等這些都值得疑問。家政從業人員存在說走就走,價格想漲就漲,服務和信用參差不齊等問題。家政服務機構也存在不擔責,甚至對家政員的虛假信息聽之任之的情況。

媒體人朵康表示,親戚家有個失能的老人,常年要請保姆,多年來換了很多保姆,其中有些保姆工作不認真、還虐待老人,投訴到家政公司,但家政公司回應:這個管不了,頂多給你換一個人,換一個人也不擔保換了的人會更好。
對此,廣州市政協委員魏躍容表示,目前來說,缺乏一個統一的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是最大的問題。從政府管理的層面來看,廣州市商務局副局長魏敏表示,傳統的監管和行政執法,并不能很好地解決家政服務業的行業監管問題。
目前家政服務多為中介制,企業對從業人員松散管理或沒有管理,導致該行業需要被監管的對象除了企業,還包括大量的從業人員。但從業人員進入這個行業不需要任何許可和資質,政府部門對其管理缺乏相應的抓手。
家政行業市場缺乏有效的行業規范,家政公司缺乏擔當,家政從業人員服務和信用參差不齊,等問題環環相扣,致使出現“市民要請到放心家政,更多靠運氣”的局面。
現狀二:家政從業人員職業化程度較低
請到放心的家政不易,請到滿意的家政更難。記者走訪發現,現如今,家政從業人員職業化程度普遍較低。
首先,進入家政行業門檻較低。家政考評員楊志英女士告訴記者,現在有很多是老鄉之間互相幫助,向雇主介紹自己同鄉的家政人員,而不是根據家政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雇主的需求,家政人員不一定經過專業培訓就能入行。
其次,目前市場上的培訓機構水平不一,技能培訓內容參差不齊,證書名目眾多,發證機關五花八門,即使消費者用高價請來“星級”家政,卻未必能換來同等價值的專業服務。

據統計,廣州市的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現已超35萬
楊志英女士進一步表示,就算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家政人員,也難保證他對業務的熟悉程度,正式上崗時也有出現不夠專業、不夠規范,為了考證而考證的情況。但行業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提升,對家政從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廣州市家庭服務聯合會會長李麗蓉表示,現在,行業專業分工不斷細化,母嬰、月嫂、產后修復、小兒推拿、居家養老、病患陪護、康復、育嬰、早教、保潔等,從原有的傳統家政服務業細分成不同的業態形式。但目前還有較多傳統的家政服務人員,即一個家政人員什么都做,但什么都做不精,該類人員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被淘汰。
市婦聯方面表示,行業細分之下,符合市民需求的家政服務員除了要普及崗位道德、法律知識,還需分別具備烹飪、保潔、照護、康復、營養等等專項技能,所以崗前培訓和回爐培訓尤為重要。但在對目前家政服務市場調研后發現,整個行業的專業師資以及管理人員都非常短缺。
現狀三:家政從業人員的權益保障不完善
所有家政從業員都期望能找到一位好雇主,能受其尊重。但不可否認,現今家政從業員的權益保障,其實并不完善。家政從業人員寧姐遇到過做一周只給兩三天工資的雇主,她找回家政公司,但家政公司稱不管這些事,讓寧姐自己與雇主談好。

由于家政服務企業多為中介角色,其與家政員只簽訂服務協議、不簽訂勞動合同、不存在直接雇傭關系,因此家政從業人員得不到《勞動法》的保護,當與雇主產生糾紛,家政員難以維權的情況時有發生。
鄭雪梅最開始入行時是在小型家政公司工作,曾經也遇到過雇主拖欠工資,公司不予干涉的情況,“最后也沒辦法,錢沒要回來”,她表示?,F在她選擇了一家員工制的家政服務企業工作,公司會跟員工簽訂合同,會給員工買社保,并且由公司發放工資,各方面都更有保障。
員工制經營模式要求家政企業為勞動者購買社會保險,確實有利于對家政人員的管理和家政行業的健康發展,無論是政府還是雇主都希望家政公司采取員工制的經營模式。
但為員工交納社會保險,必然會增加用人單位的用工成本。一位家政公司的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假設某一家政從業人員的月薪5500元,用人單位所承擔的社會保險(不算住房公積金)就已達到1260元,也就是說,用人成本為6760元。

基于家政公司大多是中小微民營企業以及是個體經濟組織,社會保險費用的交納又成了員工制家政公司發展的障礙。一旦要給員工買保險,企業就要承擔一定的成本;不買保險,從業人員的權益就得不到保障,雙方的矛盾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。
現狀四:線上家政服務公共平臺功能還需提升
目前,廣州有兩個線上家政服務公共平臺,“家政天下”和“廣州市家庭服務公共平臺”。兩個平臺均有信息管理、發布功能,并進行家政服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。
廣州市家庭服務公共平臺負責人李嘉慶表示,市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找有信譽的家政公司,家政服務員都會在平臺里生成一人一碼一卡的綠色標簽,通過這綠色標簽,市民可以查到家政服務員的基本信息,培訓記錄,健康信息,工作狀態評價。
但目前而言,兩個平臺功能都相對較少、影響力還不大,信息不夠完善,供求匹配并不十分通暢。市政協委員陳志宏認為目前的平臺覆蓋面窄了一點。對此,市政協委員方頌建議,需要政府部門牽頭,去推動,建設整個廣州市的網絡,所有從業人員納入到系統里去。(更多新聞資訊,請關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)
總策劃 | 劉海陵 林海利 黃潔峰 顏復瓊統籌 | 劉云 李志潔執行 | 張豪 劉云 崔文燦 林詩妍 梁懌韜 李煥坤 薛江華 陳秋明來源 | 羊城派責編 | 梁澤銘實習生 | 梁曉靜